本来,“秒杀”一词走红,肯*基也许只是想赶趟潮流,推出“秒杀”式促销。没想到却成了富有戏剧性的“秒杀门”,结果促销没搞成,反而带来了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,消费者、网友都对此次活动表示了质疑与不满。
出现此番结果,在笔者看来,原因有二:一是肯*基在策划此次优惠活动前,缺少必要的风险评估,没有充分预料到事情的可持续性与可实施性;二是社会上商家与顾客间的地位关系不断异化,消费者对商家的举动显得毫无办法。
肯*基单方面声明优惠券无效,实际上是过大地使用了自己的权力,看高了自己在商家与顾客间的地位。众所周知,当这样的优惠券已经有了公开的文字声明之后,便已经生效并具备法律效力,单方面的撤销只是一种毁约行为。而商家视而不见,断然决定取消活动,实际上已经无视了消费者的存在与权利。
其实,类似现象并不少见。商家依据种种霸王条款或利益联盟支撑,肆意给消费者施加压力、使消费者进退两难的现象比比皆是。“顾客至上”的服务理念只是被商家挂在嘴边而已。
此次肯*基单方取消活动的做法,在某种程度上,也是由于肯*基在中国市场所特有的地位造成的。或许在其看来,单方面毁约比继续优惠活动造成的损失要小许多。
(责任编辑:年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