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法定代理终止有哪些情形
《民法典》(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)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: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法定代理终止:
(一)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;
(二)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;
(三)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死亡;
(四)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。
二、法定代理人与诉讼代理人有哪些区别
(1)两者之间产生的根据不一样,法定代理人基于法律的规定,是固定的,诉讼代理人基于委托产生,是不固定的;
(2)被代理人的范围不一样,法定代理人中被代理人是无、限制行为能力的人;
(3)代理人的范围不一样,法定代理人是由法律预先规定好的,被代理人的监护人,父母、有责任的监护单位等;诉讼代理人广泛,如律师、公民、单位、亲友;
(4)权限范围不一样,法定代理人有独立的诉讼地位,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,不受被代理人意思表示的约束(很多权利可以自己独立行使,如申请回避权、上诉权(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都有,例如,一审后被告人表示不上诉,法定代理人上诉,则二审上诉人是法定代理人,但需注明一审被告人是谁)),诉讼代理人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,由被代理人进行授权,受被代理人的意思约束,若无具体授权,则无请求权、和解权、变更权等实体权利。
法定代理与委托代理,虽然都是属于代理行为,但实际二者给予的依据是不同的。其中,委托代理更多的是基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委托关系,并且就代理事项、范围来看也是受到了限制的。而现实中,大部分人都能成为委托代理中的被代理人,但在法定代理中,被代理人往往是属于未成年人、精神病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