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把价值和价格规律讲完了,现在来补讲一下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概念辨析及其后果。
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,绝大多数把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等量齐观。这么做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--经济学殖民。
因为概念混淆了,那么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诊断就产生错误。分析和诊断的错误就会导致政策的错误,政策错误就会引发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。
由此导致我们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稳定、持续地发展经济、壮大国力、改善民生。
这个概念混淆究竟错在哪里呢?
说物价上涨等同与通货膨胀,实质就是物价=通货。通货就是钞票和支票。
那么控制通货就可以控制物价。这就是殖民经济学传授给我们的根本要义。
从朱*融*基到温*家*宝,二十年来,中国的宏观调控就是这个,就是控制通货,进而控制物价。
首先看通货能否控制住:
可以说,就控制通货而言,是可以控制住的,只要央行不发钞少发钞就行。近二十年来,央行发钞只发给为外资配套。因此,外资势力在中国十分强大。
由于发钞只给外资配套,那么原来满足国内市场的产品就无法获得货币增值。也就是说G-M--G的现代经济运动在国内人民币系统下是无法实现的。
从第一个G的购买能力获得而言,国内民族企业要么处于困难境地(它只有少量G)要么处于破产境地(它的G枯竭了)。
这样一来,从第一个G的角度,必须撇开人民币系统,寻找新的货币系统,那就只有引进外资。于是只能合资、出卖。
因此,就第一个G而言,中国企业有两种出路,破产和被外资兼并。
就第二个G的货币增值而言,由于人民币系统的内部扩张是停滞的,那么企业要收回货币完成经济运动,那么只有寻找货币处于扩张状态的新系统。
美国货币扩张是处于最高速度的,扩张程度可以用美元指数度量。美元指数处于80到85左右。也就是说美元的扩张速率是15%到20%。
这就决定了中国产商品(无论是民族企业还是在中国的外资企业)只能向美元市场出口。
这个状况决定了中国贸易顺差会持续地增长。
因此,中国的经济运动是两头在外,即前一个G和后一个G都处于外资控制之下。这就有了两个后果:
第一、民族资本能力始终处于非发展的弱小状态;
第二、中国企业生产只是满足美元市场消费,中国公民生活并没有提高。
其次我们再来看物价能否控制得住: